寫在前面:
樓主做過很多款掃地機評測,幾個主流品牌的機器基本都有過體驗,并且也一直關注掃地機器人的發(fā)展。但是大家看單品評測難免會有疑惑:
①每次你都說好,那到底哪個才是真的好呢?
②我也知道旗艦機好,但是目前各家旗艦的價格已經(jīng)直逼 4K,而我的預算只有2K,能買到靠譜的機器嗎?
這兩個問題是樓主在評論區(qū)被問得最頻繁的問題。說實話,這兩個問題的答案其實是一樣的,簡單說,完全在于個人需求(具體下文詳細解答)。
如今 618將近,想必很多朋友心中類似的疑惑一定還沒有找到答案,那這里樓主就分享一些干貨內(nèi)容。文章信息量較大,建議大家先收藏,再閱讀。未來兩年內(nèi),這篇文章應該都不會過時。
掃地機器人發(fā)展歷程:
iRobot 770-隨機碰撞
樓主是初代掃地機器人用戶,至今家里還保留著當初從日亞購海淘來的 iRobot 770,價格貌似是 3K元左右 ▲
時間一晃七八年過去了,掃地機器人的發(fā)展也經(jīng)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米家掃地機器人
第一個階段是導航方式的革命:掃地機由傳統(tǒng)的“隨機碰撞”,升級到了“智能導航”。
其中智能導航又演化出“激光雷達”和“視覺識別”兩個主要方向——由于成本控制而帶來的算力限制原因,現(xiàn)階段仍以“激光雷達”為主流旗艦解決方案,進而又發(fā)展出了最新的“dToF激光”的導航方案。
在這個階段,市面上大部分不同品牌的掃地機器人在硬件配置(導航雷達、沿邊傳感器、懸崖傳感器)上大同小異,大家都在“路徑算法”、“APP功能”以及“避障方案”等方面尋求差異化競爭。
這個階段的掃地機器人發(fā)展得相當成熟。這句是重點。
第二個階段是拖地模塊的加入,使得掃地機器人一下子“進化”成了“掃拖機器人”,各家紛紛跟進,其產(chǎn)品售價也自然水漲船高,上升了一個臺階。拖地模塊在發(fā)展過程中,經(jīng)歷了從(被動)“毛細原理”到(主動)“電控水箱”的升級。
在這個階段,以科沃斯為代表的掃地機器人品牌進一步對拖地模塊進行了革命性升級,于是誕生了“電動拖布”,解決了傳統(tǒng)掃地機無法清潔濕垃圾的問題。
這是目前正在經(jīng)歷的階段,產(chǎn)品售價進一步小幅提升。
追覓-左:自動集塵機器人;右:自動拖地機器人
第三個階段開始出現(xiàn)了“分化”,掃拖一體的機器重新進行功能區(qū)分,:一種專職掃地,加入了集塵底座,徹底解放雙手;另一種專職拖地,升級了拖布結構,弱化了掃地功能,并且加入了拖布自動清洗功能 ▲
這個階段和上述第二階段同時進行,并且正在發(fā)生。不難預見,這將是掃地機未來幾年的發(fā)展方向。功能和硬件的升級,必然同步帶來產(chǎn)品售價的上升。
掃地機器人怎么選?
之所以大費筆墨介紹掃地機器人的發(fā)展歷程,其實就是為了讓大家明確自己的“需求”,也讓大家了解一下所謂“旗艦”和“次旗艦”以及各家不同品牌產(chǎn)品之間的差別。
首先第一點,也是毋庸置疑的一點:掃地機器人的出現(xiàn)絕對大大解放了我們的雙手——大家能看到這篇內(nèi)容,想必也是對掃地機器人有一定關注度,應該能夠認同這條。
那么我們就需要考慮第二個問題:我需要拖地功能嗎?這一點就完全取決于每個家庭的情況。
對于這個功能,樓主從來都認為是“聊勝于無”;但在跟身邊朋友討論時,樓主發(fā)現(xiàn)其實真的有一群人給予了拖地功能高度評價!
因此,如果你跟樓主持相同態(tài)度,其實完全沒有必要選擇搭載了震動擦地功能的所謂“旗艦”;但如果你本身就比較在意拖地功能,那震動擦地的確是實實在在的升級。
網(wǎng)圖,侵刪
在有些評測中,有博主拿大量濕垃圾測試,從而否定震動拖布的價值,甚至否定掃地機的拖地功能,樓主覺得是有失偏頗的——掃地機本來就是用來清潔“看不見的小垃圾”的,如果地面真的有那么大塊濕垃圾,試問誰會不先進行手動清潔?
所以回到小標題“掃地機器人怎么選”這個問題,想必大家也已經(jīng)有了答案——“旗艦”必然更強,但旗艦升級的功能未必是你真正需要的!搞清楚自己的需求才是選購的關鍵。
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之后,我們再來看第二個問題:
兩千元預算有什么選擇?
樓主在和身邊朋友討論的時候發(fā)現(xiàn),即便是在掃地機進行了一次次升級的今天,還是有不少人“緬懷”初代米家掃地機器人——價格便宜,功能夠用,還能 OTA升級緊跟潮流,簡直就是掃地機器人的理想選擇。
夸歸夸,樓主還是覺得那一代的機器造型略微“復古”了一些,并且稍顯年代感的超聲雷達避障以及僅 1800Pa的吸力,在性能方面真的跟不上時代發(fā)展。
那在 2K元價位還有什么機器可以選擇呢?這里樓主要推薦一款大家并不一定熟悉的產(chǎn)品——追覓 L10 Pro。
追覓 L10Pro
這臺 L10 Pro依舊是追覓當下的旗艦機型 ▲
PS:也不知道樓主在今年剛剛舉辦的 AWE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上看到的兩款新品什么時候才會發(fā)布。
配置方面,這臺機器采用成熟的LDS激光雷達導航+SLAM全局路徑規(guī)劃;避障則由位于正前方的“3D激光感知”技術實現(xiàn);底部懸崖傳感器多達 6個;再加上獨立電控水箱,擁有多層地圖功能,選區(qū)、劃區(qū)清掃功能一應俱全。
按照樓主在上文的劃分方式,這臺機器屬于標準的“第一階段”升級款機器。也是目前技術最成熟,性能最穩(wěn)定,性價比最高的一類機器。
那么這款追覓 L10 Pro究竟值不值入手呢?下面樓主對它做個簡單的測試。
外觀展示:
樓主手里的這款追覓 L10 Pro來自站外送測,使用至今也已經(jīng)有將近 2個月的時間了。所以從性能來說,樓主也算是對它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
因為采用激光雷達導航,所以機器頂部有一個凸起的防護罩,激光雷達傳感器正是隱藏在下方;頂部三顆實體按鍵,分別為局部清掃鍵、開關/啟動鍵和回充鍵;機器避障采用了“3D激光感知”技術,實現(xiàn)這項技術的正是位于機器行進方向的這個大大的“眼睛”——3D避障傳感器 ▲
對于不用使用 APP的老人來說,這臺機器三顆實體按鍵的設計能夠為老人提供更多功能,這是很多人在選購中不會注意的細節(jié)。
頂部面板分兩半,較大那塊可以向上掀開,屬于掃地機的經(jīng)典設計。掀開后可以看到一個 570mL超大容量的塵盒以及一把二合一功能的毛刷▲
塵盒進塵口有金屬+HEPA兩層濾網(wǎng),這也是目前行業(yè)的最高配置 ▲
兩層濾網(wǎng)都可以直接用水沖洗,打理和維護比較方便。不過需要注意的是,HEPA濾網(wǎng)在沖洗后務必徹底晾干才能再次使用,否則可能導致風道堵塞。
機器底部是常規(guī)的越障輪、萬向輪、主刷、邊刷、充電極片、水箱(含拖布)以及多達 6顆的懸崖傳感器 ▲
這些都是掃地機器人的常規(guī)配置,各家大同小異,這里樓主就不具體展開了。不過值得一提的是,這款機器的拖布面積相較于同類產(chǎn)品要大了一圈,這無疑可以提升其拖地效率;另外,外掛水箱的設計可以有效保障機器電池容量不被壓縮。
主刷采用膠條和毛刷交替排列,一定程度上可以減輕頭發(fā)纏繞問題,還能增加對硬物的清掃能力,是目前為止比較合理的解決方案 ▲
比較遺憾的是,這款掃地機充電底座沒有電線收納設計。對于多余的電線,我們只能通過上圖這種捆綁方式收納,美觀性上稍稍差點意思 ▲
使用實測:
實測主要分硬件性能和軟件功能兩大方面。先說軟件功能方面。
1、軟件功能
聯(lián)網(wǎng)
作為小米生態(tài)鏈企業(yè),追覓的這臺機器支持接入米家 APP。操作方式非常簡單,通電后只需根據(jù)界面提示逐步進行即可 ▲
建圖過程
建圖需要通過完成首次清掃實現(xiàn)。這里樓主用動圖記錄了掃地機初次建圖的過程。
可以看到,面對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機器人先是根據(jù) LDS激光雷達和 3D避障傳感器,沿著全屋簡單“走”了一遍,勾畫出了房屋的大概輪廓 ▲
清掃邏輯示意
為了提高清掃效率,它沒有一次性掃描全屋,而是在完成局部掃描之后,先進性局部清掃;接著繼續(xù)掃描并清掃下一個區(qū)域 ▲
從APP記錄的掃地機行進路徑來看,機器人行進路徑極少出現(xiàn)重疊,這就意味著它在清潔效率方面是比較高的。
同一房屋兩次清掃時長對比
不過即便是清掃同一套房屋,每次清潔的時間都是不一樣的,具體取決于地面零散物件的復雜層度▲
中間為主界面
完成初次建圖之后,我們就可以進入掃地機主界面根據(jù)需要選擇“選區(qū)清潔”、“全局清潔”或者“劃區(qū)清潔”。并且在“選取清潔”中,我們還可以自由選擇區(qū)域清掃順序,還可以調節(jié)增加清潔次數(shù);在“劃區(qū)清潔”中,我們同樣可以對選定區(qū)域的清潔次數(shù)進行調整 ▲
多層地圖
依舊是在主界面,我們還可以很輕松找到“多層地圖”功能——這個功能對于多套房子或者復式住宅的朋友非常實用,另外我們也可以將同一住宅設置了禁掃/禁拖區(qū)域后的地圖一通保存進來,方便隨時調取 ▲
“設置”功能
另外,在“設置”中,我們還可以對清掃模式的風力進行“安靜、標準、強力、超強”四檔調節(jié);掃地的水量同樣有“低、中、高”三檔進行設置 ▲
應該說,主流旗艦機型有的功能,這臺追覓 L10 Pro也有擁有,而且界面簡潔明了,操作邏輯清晰,實現(xiàn)起來一點也不復雜。
2、硬件性能
硬件性能方面,樓主主要針對大家關心的避障、繞障、躍障等功能進行全面的測試。
沿邊測試
首先展示的是機器人的沿邊行進路徑:面對下部懸空的電視柜,機器人行進平穩(wěn),與電視柜完全沒有接觸 ▲
繞障測試
繞障性能方面,機器人面對桌椅腿等障礙,可以非常精準地實現(xiàn)繞行,整個過程相當流暢,沒有出現(xiàn)任何碰觸 ▲
越障測試
關于越障能力,目前市面上幾乎所有掃地機器人給出的官方參數(shù)都是 2cm。
實測中,這款追覓 L10 Pro在躍障方面的表現(xiàn)是樓主用過的眾多機器中中比較優(yōu)秀的水平。面對樓主家陽臺與客廳之間的兩層落差,它也能順利越過,并且成功率較高 ▲
PS:這道坎是掃地機“殺手”,目前樓主還沒見過通過率為 100%的掃地機。
接下來進行的是最關鍵的避障測試。前面的內(nèi)容中,樓主已經(jīng)提到,這款追覓 L10 Pro避障采用的是“3D激光感知”技術。那么它的實際避障性能究竟如何呢?
避障測試1
玩偶等毫無難度的大件避障這里直接略過,首先進行相對最簡單的拖鞋避障,這是家中最常見的地面障礙之一。
可以看到,這條追覓 L10 Pro除了中間與拖鞋進行過一次輕微碰觸之外,整體繞障路徑清晰,效果良好 ▲
避障測試2
接著縮小障礙物尺寸,這里樓主用大疆 Pocket2的外套進行測試,掃地機依舊完美通過 ▲
避障測試3
繼續(xù)增加難度,用有著“掃地機克星”之稱的電線進一步測試。注意,這里樓主使用的是最細的普通充電線,并不是粗壯的插排線。
這臺追覓 L10 Pro再次挑戰(zhàn)成功 ▲
避障測試4
最后樓主拿出了掃地機的另一“殺手”——體重秤。結果這臺追覓 L10 Pro竟然也出色完成了避障 ▲
從以上這四組避障測試來看,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即便是和采用 3D結構光避障的機器相比,這臺追覓 L0 Pro依舊絲毫不落下風,甚至要更勝一籌!
說實話,這個測試結果遠遠超出了樓主的預期。
吸力測試
關于掃地機的吸力,官方給出的參數(shù)是 4000Pa。實際測試中,樓主采用了樂高的零件顆?!獦侵髡J為這是我們?nèi)粘I钪袝袈涠醇皶r撿起的最大顆粒垃圾,再大塊的垃圾基本都會隨手撿起丟掉。
實測中,掃地機面對這個尺寸的“垃圾”,一遍就完成了全部清潔,表現(xiàn)相當出色 ▲
總結:
相較于那些高價旗艦,追覓的L10 Pro沒有震動拖布,沒有集塵底座,也沒有拖布自動清洗功能。但是作為一臺掃地機器人,它在清潔、避障以及躍障建圖這些基礎功能上的表現(xiàn)卻又完全符合一臺“旗艦”的主流水平。尤其是它在避障測試中的出色表現(xiàn),完全可以與市面上任意其它旗艦機進行較量!
以兩千元不到的活動價來說,樓主覺得它是一款比較值得入手的機器——當然,樓主在開篇就講了,其實一切都取決于每個人自己的需求。如果你想要更強悍的拖地功能,需要“一勞永逸”的集塵底座,那么這臺機器顯然不是最佳選擇。
文章到這里本來要結束了。不過樓主突然想到,對于關注過追覓掃地機的朋友來說,一定還有個疑問:這臺追覓 L10 Pro對比追覓靈圖 D9到底哪個更加值得購買呢?
兩者都采用 LDS激光雷達導航,關鍵的差別在于前者采用了 3D激光避障,但是后者則依舊采用技術相對落后的紅外避障,兩者避障精度完全不在一個檔次,甚至可以用“技術更迭”來形容。此外,兩臺機器在吸力參數(shù)等方面也略有差異??傮w來說,樓主認為本文推薦的L10 Pro性價比要更高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