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波導終結者。
最近整了一張升降桌,選了白色的桌板,加上之前不久裝的機子也是上的白色機電,所以尋思著整一些白色的外設。正好臨雙11,毒蝰V2專業(yè)版白色價格美麗,入手與大家分享。
其實毒蝰V2專業(yè)版和蝰蛇V3專業(yè)版都有白色,預算有限二選一,我也是猶豫了有一陣。后來看到這頂級性能,不到60克的重量,80小時的續(xù)航,還是下手了。
相較于前代,引擎升級到了FOCUS PRO 30K,微動也換上了第三代的雷蛇光學微動,而精簡掉的RGB燈效、右側側鍵、防滑貼,以及電池和結構與材質上的優(yōu)化,將重量由前代的74克直接壓到了59克(黑色為58克)。
在我看來,這是鼠標廠商被市場和友商裹挾下的軍備競賽。不知從何時起,極輕鼠開始流行。而后來,打洞退出競爭。現在則是旗艦多模的戰(zhàn)場。當然,競爭越激烈,對用戶越好。
配件方面,接收器和延長埠單獨外置,配合USB-A轉Type-C的線既可以做接收器的延長,也可以接鼠標有線使用或者充電。而防滑貼是另配的,應該是加上之后超60克了,而且如果能給白色的會不會更好些呢。
2.4G接收器和延長埠的A口還是一如既往的雷蛇綠,也算是很有辨識度了。
鼠標本體還是極具個性的,就是你能在市面上見到不少“借鑒”之作,乍一看上去幾乎分不清區(qū)別。側鍵的位置較高,這樣無論何種握法都不容易誤觸。
從結構上看,雷蛇毒蝰V2專業(yè)版是左右對稱鼠,但是右側沒有側鍵,這也是目前所有大廠極輕旗艦鼠都不得不做出的妥協(xié)。
滾輪鏤空也是比較常見的減重手段了,保證手感和強度的前提下,中鍵用起來更輕盈還是很不錯的。
最后,是電源開關和DPI切換鍵的二合一按鈕被安排在了底部,鼠標內部也沒有接收器的收納空間了??梢钥吹?,為了將頂級性能配置和內置鋰電的旗艦鼠壓在60克以內,毒蝰V2專業(yè)版還是做了不少設計的。
重量方面,由于沒有安放電池和線材拉扯的影響,59克分毫不差啊。
很多朋友會在毒蝰V2專業(yè)版和蝰蛇V3專業(yè)版之間猶豫,其實我也是一樣的。性能配置上其實都差不多,毒蝰V2專業(yè)版更扁一點比較好抓握,而蝰蛇V3專業(yè)版右手人體工程學,背部也較高,趴握較為合適些。
上機實戰(zhàn)。雷云3現在的使用體驗已經很不錯了,下載速度很快,操作也很簡單。比如更新固件,直接根據提示下一步就好了。
按鍵功能上,包括滾輪上下滾動在內都可以自由設置功能。而RAZER HYPERSHIFT類似于鍵盤上的Fn鍵,可以通過組合鍵的方式多設置一組功能出來。
在驅動界面底下,我還看到了HYPERSPEED多設備配對的選項,很高興雷蛇能把越來越多的設備加入其中。而如果對性能有極高要求的朋友,有另一條路,雷蛇有在賣專用的接收器,可以將回報率提到驚人的4000Hz,無線4000輪詢率哦。
當然,默認的接收器能跑上1000Hz也已經很夠用了。在DPI上,最多可以設置5個檔位,而且每檔都可以將X軸和Y軸的速度獨立設置。
之所以說毒蝰V2專業(yè)版用的是頂級性能配置,還有一條就是它可以自由設置抬升和著陸距離,也即以前說的響應高度/靜默距離/LOD。像一些FPS游戲選手大范圍轉動視角時,不可避免的需要抬鼠,此時這個功能就猶為重要了,最小的位移可以令玩家更快的較正準星,回到戰(zhàn)斗中。
最后就是節(jié)能了,閑置若干分鐘之后進入睡眠模式,電量低于一定比例進入低能耗模式。官方標稱80小時,一線大廠測試一般都偏保守,這個80小時是連續(xù)工作的最低值,實際使用的時候應該會只增不減,半個月左右充一次電完全扛得住。
來局CSGO實戰(zhàn)試試。高性能輕鼠在游戲中最快的優(yōu)勢,當然就是反應速度,以及移動精準度。不到60克的重量,加上鼠標底部順滑的腳貼,使得毒蝰V2專業(yè)版的啟動阻力很小,可以瞬間做出非常小的跟槍動作,而旗艦級別的傳感器則保證了任何細微的移動也能準確反饋到游戲中。
實際使用中,我把毒蝰V2專業(yè)版和黑寡婦V3無線版配對到了一起,這樣又省了一個接收器,而且游戲性能絲毫不受影響,真的是太方便了。
接下來的期待是什么呢?鍵盤和耳機如果出新款的話,要是也有白色的就更好了。
感謝大家觀看,喜歡的朋友幫忙點個贊和關注吧,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