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的商品有高端就有低端、入門,耳機也不例外。
縱觀國內(nèi)HiFi耳機廠商,總是一邊努力奔高端,同時另一手又抓入門級。
高端除了吸引擁躉,還能樹立品牌高度同時帶動中低端耳機的銷量;而中低端和入門則承擔走量和吸引粉絲的任務(wù)。
所以很多時候,在低端入門級的耳機市場的競爭比中高端更為激烈!
這不,一向定位于中高端的IKKO也整了一款299元的OH300下沉到入門級市場。
▲這是一款擁有32歐姆阻抗、108dB靈敏度的單動圈,除了搭載10mm的液晶復(fù)合振膜單元,它還內(nèi)置調(diào)音濾波器,后者可以過濾電流雜波。
但是除此之外,這款OH300還有一個獨特之處。
▲這個特點便是它的面板,開始看到透明后蓋下的PCB,我還疑問這是什么設(shè)計??戳斯俜降慕榻B才知道,它在后蓋這層光敏玻璃的配合下會讓里面的面板變色,只是目前的效果在我看來還不足以稱之為燈效。
甚至我想如果,真有耳機把后蓋做出隨音樂變幻的律動燈效會不會有市場?
▲所以盡管看到這款OH300沒有什么特殊的配色,半透明的機身更顯質(zhì)樸,但想到它在面板上的探索有了新方向,我個人還是對它刮目相看!
▲耳機細節(jié)展示,足夠精致。
▲換線方案是0.78雙針設(shè)計,插頭部分有保護設(shè)計。以前沒意識到這個設(shè)計有多大用處,直到我遇到一老鐵到處找這種設(shè)計的線材只為自己可以躺著用耳機,我確信有些設(shè)計存在總比沒有要好。
▲線材是高純度的單晶銅鍍銀線,看上去很不錯,主線中等粗細,質(zhì)地柔軟,收納指數(shù)很高,佩戴時也感覺不到聽診器效應(yīng)。
▲個人主觀聽感分享
這是一款保持著較高解析同時又有舒適的溫潤感的單動圈耳塞,在手機直推時和專業(yè)小尾巴解碼耳放上的風格幾乎一致。
沒錯,它是很好驅(qū)動的,哪怕是手機直推時,它的低頻量感也很充沛,下潛很深,彈性也不差,動態(tài)和瞬態(tài)都有保證;人聲的亮度和解析在直推時也不賴,和常見的高解析入門級耳塞相比,它的密度感更明顯,而且舒展溫潤。
個人覺得初燒或者小白會很喜歡它的低頻,注意這還是僅僅個人用華為mate30直推時的感受。
▲盡管好推,個人還是給它整了個小尾巴試試上限。這里搭配的是乾龍盛的MC01 SE單端,加大推力后的IKKO OH300并沒有發(fā)生風格上的變化,更沒有發(fā)硬或者過度亮麗。
它的低頻展示出來的穩(wěn)健遠超其299的售價,下潛深,反彈快,凝聚感自然,聆聽民族大鼓有蓬松感,同時還有細膩的泛音,加上它本身的動態(tài)和瞬態(tài)不俗,無論是整體的通透感還是細節(jié)上的真實感都很出色。
若說缺點的話,只能說它的聲場不算開闊,但本身的器樂分離度良好,這并不是問題。
注意,這款單動圈并非走的高解析路線,它的低頻之所以很通透,還有個原因是它的低頻背景較黑。
聽金屬打擊樂的話,量感是夠的,氛圍也是沒問題的,就是細節(jié)糊;不過民謠、流行以及爵士是很帶感的。
▲OH300的人聲有著原汁原味的圈味,解析比低頻稍微好一點,主要是中頻更加亮麗了,如果是一些吉他、鋼琴類中頻樂器還擁有迷人的潤澤感。
因為它的中頻音色是飽滿的亮麗的舒展的,解析度保持著圈味的自然,同時又不乏密度,齒音控制自然,加上輕微的暖聲,男女聲均可駕馭。按道理說這風格是很適合男聲的,不過我還是用它試聽了蔡琴、孫燕姿、莫文蔚、李心潔、李麗芬、徐小鳳、王菲等女歌手,除了聽莫文蔚時齒音有點過度,其它都挺好,它的舒展與輕暖讓人感受到幾分微醺的脫塞感,雖不如男聲有韻味,但絕對不是泛泛之輩。
總而言之在OH300的低頻上還能找到缺點,但在它的人聲上就只有風格的差異或者器材的搭配。
相比中低頻的溫潤舒展與大氣,OH300的高頻給我的感覺略有偏薄,亮麗程度和整體的亮度保持一致,距離初燒喜聞樂見的高解析還有一段差距。不過它的高頻還是很通透的,因為器樂分離度足夠好,且有著不錯的橫向聲場。
器樂細節(jié)表現(xiàn)方面,解析中規(guī)中矩,不過泛音有一定的靈動,在整體風格偏內(nèi)斂的狀態(tài)下,個人覺得算是不錯的,只是別指望高頻的器樂解析能有多刺激。
然后要補充一下的是盡管OH300的高頻不夠出彩,但用它聽古典樂還不錯,除了器樂分離度高,它的背景也是偏黑的,加上不錯的樂感,古典樂的氛圍就很自然了。
▲整體總結(jié)部分
刨除OH300獨特后蓋視覺效果的設(shè)計,整個耳機的做工和佩戴都能匹配它的售價,在個人看來唯獨顏值還是素了點。
不過它更大的亮點還是它的音質(zhì),溫潤、通透、大氣的中低頻讓它在同價位耳機里脫穎而出,順便說句如果用它打游戲、追劇也是相當?shù)牟诲e。
關(guān)于購買意見指導(dǎo),除非你是超愛高解析的音質(zhì)風格我不建議購買,其他的都可以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