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深淵里打出的傷害,到各種硬件的benchmark跑分,總有一些人對大數字有著很強的執(zhí)念,這也反映在了固態(tài)硬盤的迭代上。在大家都還沒搞明白PCIe4.0SSD那7、8GB/s的順序讀寫到底能干啥的時候,理論傳輸帶寬最高16GB/s的消費級PCIe5.0SSD產品,已經上市了有兩三個月了。雖然說在如此早期的階段,PCIe5.0SSD的價格自然不會太友好,但是在PCIe4.0SSD市場上大放異彩的達墨,此時站了出來,推出了1TB1199元的PCIe5.0嘗鮮產品。它的表現有沒有到達大家對PCIe5.0產品的預期?現階段值不值得購買呢?讓我們開始這塊達墨射手座的性能測試吧。
開箱
▲達墨射手座和達墨星座系列的其他產品的外包裝排版相同。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左下角標稱最大讀取速度為10000MB/s,但這其實是2TB版本的標稱速度(1TB、2TB版本共用同一包裝)。由于1TB版本的CE數更少,所以最大理論讀寫會稍低一些。
▲達墨射手座附有一根精密螺絲刀和一顆硬盤安裝螺絲。
▲硬盤正面由一張貼紙覆蓋,貼紙上寫明了撕開失去保修,故這里不做整體的展示。貼紙下有一顆主控、一顆緩存顆粒以及兩個閃存顆粒。
▲背面無貼紙覆蓋,有一顆緩存空焊位與兩個閃存顆粒。
▲達墨射手座的主控來自群聯(lián),型號為PS5026-E26,也是世界上第一款消費級PCIe5.0固態(tài)硬盤的主控方案。在官網說明書中,其最高順序讀寫速度分別為14000MB/s和11800MB/s。
▲達墨射手座的緩存顆粒來自SK海力士。
▲閃存顆粒來自美光,但未找到有關“3DC2D”的絲印信息。且由于E26主控過新,FlashID也不能分辨閃存顆粒種類。
▲雖然盒中附贈了一塊散熱馬甲和導熱貼,但質感有些糟糕,對于發(fā)熱量巨大的PCIe5.0SSD來說,我還是更推薦使用主板自帶的散熱馬甲。
上機
▲由于這次測試的主板原生沒有PCIe5.0M.2插槽,所以我們選擇了轉接的方案。通過PCIe轉NVMe拓展卡,可以將PCIe5.0x16通道拆分為兩個PCIe5.0x4的M.2插槽。
▲把拓展卡插在主板上。
▲這次的測試放在AMD平臺上進行,CPU是7900,AMD的65WCPU旗艦,主板則是遇事不決就上的B650M迫擊炮。這套板U組合是非常有性價比的,唯一的缺陷就是沒有原生支持PCIe5.0的M.2插槽。
▲水冷依舊是微星的S360戰(zhàn)神水冷,正面的屏幕可以顯示CPU溫度等信息。
▲固態(tài)硬盤的極限速度和內存也有著較大關系,這次我們搭配的是七彩虹內存,時許CL30,將頻率設定在AMD最佳的內存頻率6000MHz,可以最大程度壓榨出硬盤的最大讀寫速度。
▲機箱電源還是我們的老伙計——850W的ATX3.0電源A850G和純白風機箱刀鋒100R。
測試
▲不用做過多調試,達墨射手座與CPU正確握手到PCIe5.0x4的速度。需要提前說明的是,各個軟件測得的數據由于算法和測試方式的不同,不能進行橫向之間的比較。
▲開始測試,這里我們還找了一張第一梯隊性能的有緩PCIe4.0SSD的測試成績作為對比(圖2)。在空盤狀態(tài)下,達墨射手座1TB版的最大讀寫速度分別為9615MB/s和8826MB/s,相比PCIe4.0SSD確實有著不小的提升。但是4K隨機讀寫只有87MB/s、305MB/s,相比PCIe4.0的旗艦產品提升幅度相當有限。
▲HDTune200G文件基準混合數據測試,達墨射手座1TB在105G左右出SLC緩存,寫入速度由第一階段的8000MB/s左右跌至1600MB/s附近,隨后保持。讀取速度也在105G左右進入第二階段,但速度損失不多。觀察寫入速度曲線的第一階段,能夠很明顯的看出主控后臺清理緩存的痕跡。
▲ATTO測試,4KB體積文件的讀寫速度為600MB/s和580MB/s。文件體積上升至2MB,才能觸發(fā)達墨射手座的最大讀寫速度。
▲白眼測試中也復現出了同樣的清理后臺導致的速度波動。
▲半盤狀態(tài)下,達墨射手座1TB版的順序讀寫速度沒有什么變化,但隨機讀取速度卻下降到了70MB/s。
▲半盤狀態(tài)的達墨射手座1TB僅剩下35GB左右的SLC緩存,且在經歷了一個波谷之后,寫入速度跌到了1000MB/s以下。
▲在ATTO測試中,在1MB、24MB體積文件測試時,寫入速度出現了巨大波動。
▲白眼測試則是在隨機讀取的曲線上出現了明顯的波動。此時我意識到,這種詭異的速度波動或許是過熱的緣故,于是便想通過溫度傳感器獲取信息。但無奈的是,無論是diskinfo還是hwinfo,抓取到的硬盤溫度傳感器的溫度數據并不刷新,由于在厚實的馬甲之下,我們也不能通過溫槍測得硬盤表面溫度。
▲關機靜置了一段時間,開始滿盤的測試,順序讀取還是保持了9600MB/s的速度,但順序寫入速度只有1700MB/s了。不過讓它冷靜下來之后,4K隨機讀取又回到了80MB/s的水平。
▲HDTune測試能夠看出臟盤狀態(tài)下的SLC緩存已經耗干,寫入速度全程維持在1700MB/s左右。
▲ATTO測試,在滿盤狀態(tài)下,文件體積上升至4MB才能觸發(fā)達墨射手座的最大讀取速度。寫入速度則是最大在1.64GB/s。
▲白眼測試的寫入速度則是穩(wěn)定在800MB/s左右。如果你不是整天用fastcopy看大數字的話,這個最低的測速其實不影響任何的消費級使用場景。
▲用白眼跑個圈,達墨射手座1TB的順序寫入速度共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100G前的8500MB/s、100G到600G的1700MB/s、600G到750G的1300MB/s、750G到1TB的800MB/s。
▲由于比較好奇達墨射手座1TB使用它自帶的那質感極差的散熱馬甲之后會是個什么水平,我們把拓展卡的厚重馬甲拆下、換上M.2馬甲進行了測試。結果是沒出意外的過熱掉速了。不過此時馬甲溫度不過63℃而已。即使拆掉馬甲,主控的最熱溫度也不過81℃,這個情況速度直接掉沒還是有些夸張的,感覺PCIe5.0的主控對溫度還是過于敏感了。
▲于是乎,在M.2馬甲上加裝風扇,看似夸張,其實還真就是目前Pcie5.0SSD的最優(yōu)解。我們往達墨射手座1TB前方加了一個給ZV-E1散熱用的小風扇,它的順序寫入速度直接就回到了用上超厚重金屬馬甲的同一水平。
總結
▲整個測試做下來,感覺當前的PCIe5.0SSD還是有些尷尬的。第一,在最影響大家日常使用的隨機讀寫方面,它與4.0的產品拉不開什么差距。第二,它在發(fā)熱量上十分驚人,不上風冷的話很容易會出現過熱掉速的情況。第三,現在1TB的旗艦有緩PCIe4.0SSD什么價格,看看達墨的其它產品就知道了。除非你像是我開頭所說的那樣,真的對測試結果大數字有什么莫名的執(zhí)念,或者真的正兒八經有什么在家里面配置一臺超算&數據中心的極客需求,否則的話,建議還是再觀望觀望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