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英特爾14代的頻率提升和內(nèi)存性能逐步走高,主板廠家們也在700系列芯片組基礎上拿出了新產(chǎn)品,全新的wifi7以及供電用料加強都不在話下,0x123微碼和14代non-K處理器關閉CEP功能更是讓人眼前一亮;就在今年的早些時候,管家也入手了14600KF和來自華碩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S吹雪主板,在這里做個簡單開箱拆解+超頻試玩給大伙分享一下~
華碩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S吹雪主板(下文簡稱“Z790吹雪S”)采用定制的二次元吹雪主題包裝,這是針對特定市場國內(nèi)定制版本,主板原型為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II;包裝以藍白配色為主,主要突出華碩原創(chuàng)的ROG吹雪姬人物形象,從包裝信息可以看出,新版Z790以支持wifi7為特點。
包裝正面
配備WIFI7無線網(wǎng)卡
包裝背面
相比過去ROG主題系列,Z790吹雪S定制可謂細節(jié)豐富,在簡易安裝說明上就明顯體現(xiàn)出來,說明書不僅具有基本的安裝介紹,還有吹雪姬的人設檔案,同時這本說明書更是一個小記事本,對于熱衷二次元的小伙伴來說,這小本本還可以用于日常學習生活;當然了,做得這么精致,舍不舍得用又是另外一個問題了。
包裝內(nèi)側(cè)有吹雪姬人物形象
附件附贈了亞克力小立牌
吹雪主題小筆記本(帶安裝說明)
吹雪姬人設和故事
吹雪姬主題貼紙
全套附件一覽
作為ROG系列之一,Z790吹雪S在附件方面一如既往的豪華,除了主板本體和基本箱說外,還包含了吹雪姬Q板形象立牌、ROG吹雪姬主題貼紙、小包走線短扎帶、M2固態(tài)硬盤備用扣具、M2固態(tài)硬盤備用導熱墊、SATA6G線以及WIFI天線,對于喜歡二次元的硬件發(fā)燒友來說,用豪華大禮包來形容并不為過。
Z790吹雪S主板本身采用全黑PCB+大面積銀白色散熱馬甲設計,主板尺寸規(guī)格為標準ATX,主板接口布局合理;相比同期Z790主板競品,Z790吹雪S給人第一眼就是用料扎實,M2散熱馬甲和VRM供電散熱模塊都做了加厚處理,供電元件密布PCB且排列齊整,而整板接口拓展性也非常豐富。
主板正面
銀白一體式散熱裝甲特寫
與眾多超頻定位主板類似,Z790吹雪S采用銀白一體式散熱裝甲設計,巨大的散熱模塊覆蓋了整個核心VRM區(qū)域,同時照顧了DrMos和電感的發(fā)熱,對實際超頻更有利;左側(cè)模塊頂部還帶有玩家國度標志性的RGB LOGO,可謂性能酷炫兩不誤了。
VRM供電散熱模塊相當厚實
單面卡扣DDR5插槽
處理器插槽背面做了加強
在PCIE區(qū)域,Z790吹雪S配備2條PCIE X16插槽;其中第一條插槽為處理器直出的PCIE5.0 X16,帶有合金裝甲加固并使用了自家的Q-RELEASE顯卡易拆鍵,方便玩家拆裝顯卡;而第二條為PCH出來的PCIE3.0 X1,第三條為PCH的4.0 X4。
Z790吹雪S配備5個PCIE4.0 X4 M2固態(tài)硬盤插槽,其中兩條插槽尺寸支持22110/2280,其他3個則為常見的2280;每個插槽均配備加厚散熱模塊,值得肯定的是,雖然M2散熱模塊做了加厚處理,但華碩顯然明白散熱模塊過高會影響顯卡兼容性,可以說在散熱性能和兼容性中找到了平衡。
5條M2插槽均有加厚散熱馬甲覆蓋
合金加固直連CPU的PCIE5.0 X16插槽
Q-RELEASE顯卡易拆鍵
在后置IO區(qū)域,Z790吹雪S配備了4個USB3.2 GEN1、3個USB3.2 GEN2(其中一個為C口)、1個USB3.2 GEN2x2(C口)以及4個USB2.0;視頻輸出口為1個DP和1個HDMI;網(wǎng)絡部分為的2.5G RJ45+WIFI 7,WIFI天線本身使用了Q-ANTENNA易拆式設計;音頻部分華碩根據(jù)玩家需求做了簡化處理,為2個3.5mm(音頻輸出和麥克風輸入)和一個光纖輸出;可以說Z790吹雪S后置IO區(qū)域拓展性頗為強悍。
后置IO區(qū)域特寫
在常規(guī)接口部分,Z790吹雪S配備了4個SATA3接口;而前置USB方面,則包含一個前置USB3.2 GEN1和一個前置USB3.2 GEN2 TYPE-C口,還支持30WPD快充。
前置USB及SATA3接口特寫
Z790吹雪S配備8個4PIN PWM風扇接口,其中3個在主板頂部,4個在主板底部,1個在處理器插槽左下側(cè),整體分布合理;RGB燈效口方面,Z790吹雪S配備3個5V ARGB+1個12V RGB,2個5V在主板底部,剩下的5V和12V在24PIN上方;就整體布局而言,Z790吹雪S的整體接口布局更符合正常裝機需求。
8x4PIN、3x 5V ARGB以及1x 12V RGB
和前文提到的情況一樣,Z790吹雪S的VRM散熱模塊是非常厚實的,白銀一體式散熱裝甲手感上有相當分量,DrMos和電感對應區(qū)域均有高性能導熱墊覆蓋,另外說明一句,管家不建議一般玩家拆卸VRM散熱模塊,畢竟導熱墊在拆解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損壞。
卸除散熱模塊
帥氣的ROG燈板
導熱墊區(qū)域特寫
Z790吹雪SCPU部分使用8+8PIN外接輸入供電,供電插針均為實心;主PWM主控為華碩定制DIGI+ EPU電源管理芯片,配合內(nèi)置驅(qū)動器的DrMos(Intelli-Phase),在Z790吹雪S上實現(xiàn)16+1相處理器供電;另外還有2相為AUX供電,共同構(gòu)成16+1+2供電規(guī)格。
16+1+2供電
PWM為華碩定制的DIGI+ EPU
在供電DrMos部分,Z790吹雪S的16+1+2中,核心、集顯使用Monolithic Power Systems (MPS)的MP86992-C787 DrMos,這是一款內(nèi)置功率 MOSFET 和柵極驅(qū)動的單片半橋芯片,在寬輸入電壓范圍內(nèi)可實現(xiàn) 70A 的連續(xù)電流輸出;而AUX的供電DrMos同為MP86992,但并不清楚是2020年的70A款或是2019款。
其他供電元件方面,Z790吹雪S使用R47貼片電感+定制黑色固態(tài)電容,相比早期插件電感帶來的天線效應,貼片電感的干擾會小一些。
黑化固態(tài)電容、R47貼片電感以及MP86992-C787 DrMos
MP86992-C787 DrMos
底部2相AUX配備MP86992
在M2插槽方面,Z790吹雪S的5個M2插槽均使用華碩自家的Q-LATCH M2便捷卡扣設計,實際操作上,該設計相比傳統(tǒng)M2固態(tài)硬盤安裝要簡單不少,只要把旋鈕旋開,裝上固態(tài),把旋鈕旋上即可。
4組M2接口
Q-LATCH M2便捷卡扣
M2散熱模塊特寫
板載集成芯片方面,Z790吹雪S集成網(wǎng)卡芯片為英特爾自家的I226V 2.5G網(wǎng)卡,在多個版本固件驅(qū)動更新后斷流問題得以解決,在windows下發(fā)揮滿血性能是沒問題的;無線網(wǎng)卡為英特爾最新的WIFI7網(wǎng)卡BE200NGW,性能上是值得肯定的,而wifi7路由普及還需要一段時間;集成聲卡方面為小螃蟹ALC4080+SupremeFX音頻增強方案,主要特點為音頻芯片加裝金屬罩和尼吉康電容進行濾波,輔以放大器改善實際表現(xiàn),應對日常影音游戲需求是沒問題的。
I226V SRKTU網(wǎng)卡+SupremeFX音頻方案
Q-LED快速debug燈
對于RGB燈光效果這部分,管家依然秉承著圖一樂原則,冰晶有圖就能樂,直接放圖就好,Z790吹雪S的燈效位置只有IO擋板區(qū)域的ROG LOGO位置,展示燈效為默認;主板本身支持內(nèi)存等設備AURA燈效同步功能,有需要的玩家可以安裝軟件進行控制。
ROG審美還是挺不錯的
熄燈后特寫
其實燈效為循環(huán)漸變
漸變過渡比較順暢自然
大概就這樣吧
作為一個DIY老玩家,管家對各大主板廠家的BIOS都有所涉獵,雖然各家BIOS都有自己的特色,但ROG的邏輯體驗是板廠中獨一份的,大多數(shù)情況下,相關同類選項都能在一個類別中找到,同時BIOS功能不僅齊全且豐富。
EZ模式下簡單設置
對于并不打算深挖平臺潛能的常規(guī)用戶來說,只要在EZ簡單模式下設置AI超頻和開啟內(nèi)存XMP即可完成簡單性能提升,剩下的就只有F10回車保存以及進系統(tǒng)打游戲。
概要部分設置
而打算挖掘硬件性能的硬件玩家,按下F7進入高級模式,通過Ai Tweaker選項卡下執(zhí)行超頻操作,并配合高級選項卡中的高級CPU設置實現(xiàn)超頻,至于超頻設置作業(yè),可以參考下文。
Ai Tweaker為超頻界面
詳細電壓設定
高級選項包含板載芯片及通道等設置
值得認可的是,Z790吹雪S的BIOS是內(nèi)置了MemTest86的,玩家無需進系統(tǒng)或者自備DOS即可完成內(nèi)存超頻檢測,對于喜歡手調(diào)內(nèi)存且愿意徹底檢查穩(wěn)定性的用戶來說,這確實是非常貼心的。
工具部分
本次超頻體驗使用的是管家的14600KF處理器,體驗部分分為處理器超頻和內(nèi)存超頻,管家先以13代頻率表現(xiàn)為藍本實現(xiàn)基本全P核心5.7G+XMP超頻,再進一步拉至該平臺上限,測試環(huán)境為廣東3月下旬,測試散熱為利民FP240水冷,此時室溫為22度左右。
A,進入Ai Tweaker選項卡并開啟Ai overclock tuner中的XMP,保證內(nèi)存正常發(fā)揮;在ASUS MultiCore Enhancement中選擇enable-remove all limits;下拉至于performance Core ratio并設置為sync all cores同步所有核心頻率,并在ALL-core ratio limit設置為57,實現(xiàn)全P核頻率5.7G;下拉至于efficient Core ratio并設置為sync all cores同步所有核心頻率,并在ALL-core ratio limit設置為40,實現(xiàn)全E核頻率4G.
開啟XMP并解個溫度限制
設置核心頻率同步并實現(xiàn)全核5.7G+4G
B,下拉至DIGI+ VRM選項,把CPU loadline calibration設置為level8,同時設置synch ACDC loadline with VRM loadline為enabled;把CPU current Capability和CPU current Reporting設置至最大值;把CPU power duty control和CPU power phase control設置為extreme;VRM切換頻率可以根據(jù)自己需要設定,簡單超頻則不做要求。
LLC防掉壓以及供電設置
C,從DIGI+ VRM選項返回,進入下方的internal CPU power management,如下圖把長短周期功耗、電流以及時間都拉至最大值;把IA CEP以及SA CEP設置為disabled關閉;退出internal CPU power management并返回Ai Tweaker,在min/max cpu cache ratio分別輸入45鎖定ring頻率。
CPU電源管理區(qū)域
D,下拉至于電壓設定區(qū)域,把actual VRM core voltage設定為manual mode,并在下方多出的CPU core voltage override中輸入符合體質(zhì)需要的電壓,我的14600KF在1.225V即可穩(wěn)定過測5.7G。
Override核心電壓為1.225V
在經(jīng)過簡單折騰后,14600KF被成功超頻至全P核5.7G+XMP 6000成功開機,此時單核性能提升至930分,在CINEBENCH R 20中,總分達到10158,整體表現(xiàn)和管家之前的13600KF大致相同;XMP 6000MHz DDR5在目前這個時代是比較常見的,在AIDA64測試中,讀寫性能80000MB/s~90000MB/s水平,內(nèi)存延遲讀數(shù)為63.8ns。
通過AIDA64單鉤FPU浮點項目烤機10分鐘,處理器package溫度穩(wěn)定在87度,考慮到電壓設定才1.225V水平,該設定算是一個甜點,還存在一定超頻空間。
CPUZ跑分截圖
CINEBENCH R 20跑分10158
AIDA64內(nèi)存緩存測試(XMP6000+全大核5.7G)
AIDA64單鉤FPU浮點烤機10分鐘87度
重啟返回BIOS界面,電壓直接拉至1.3V并把倍頻從57提升至58,F(xiàn)10保存重啟并重新進入系統(tǒng),CPUZ得分進一步提升至950,而AIDA64單鉤FPU浮點烤機10分鐘,處理器溫度一度達到102度,雖然穩(wěn)定過測了,但考慮到本身采用240水冷的散熱情況,毫無疑問在5.8GHz下這套系統(tǒng)基本到頭了。
加壓到1.3V 5.8G
AIDA64單鉤FPU烤機10分鐘102度
CPU部分穩(wěn)定下來后就是內(nèi)存了,通過直接修改XMP設定下的內(nèi)存頻率選項,提升至6800MHz,并手動修改時序為CL40-42-42-42-96,同時手動把內(nèi)存電壓拉升至1.435(未開啟高電壓模式的上限),成功進入系統(tǒng)。
內(nèi)存頻率拉升至6800MHz
時序修改為40-42-42-42-96
作為老款內(nèi)存,從6000超頻至6800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在6800MHz下,內(nèi)存讀寫提升至90000~100000MB/s水平,而內(nèi)存延遲也因為頻率提升帶來了下降,達到了62.3ns,整體表現(xiàn)更上一層樓,在該設定下,經(jīng)過memtest pro烤機2小時455%成功過測,穩(wěn)定性得到驗證。
從目前DDR5內(nèi)存產(chǎn)品的實際表現(xiàn)來看,內(nèi)存本身PMIC的溫度是內(nèi)存超頻的最大障礙,考慮到主板本身內(nèi)存部分支持8000MHz OC,華碩最新的DIMM FLEX技術就變得很有必要了,該技術根據(jù)內(nèi)存自身溫度情況進行智能調(diào)頻,這種策略不失為一個超頻與穩(wěn)定性兩全其美的平衡考量。
AIDA64內(nèi)存緩存測試
2小時10分455%過測
在本次試玩中,華碩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S吹雪主板的實際表現(xiàn)是可圈可點的,ROG吹雪姬定制主體二次元口味十足,對于阿宅玩家來說有著相當吸引力,尤其立牌、貼紙等周邊也相當貼心;16+1+2相70A供電,配合銀白一體式散熱裝甲,輔以覆蓋電感和DrMos的高性能導熱墊,應對日常超頻折騰游刃有余;支持WiFi 7,支持還有5個帶原配散熱模塊的PCIE4.0 M2插槽,儲存拓展性豐富;Q-RELEASE顯卡易拆鍵+Q-LATCH M2便捷卡扣+Q-ANTENNA便捷天線,各種貼心小設計讓裝機變得方便快捷,頗為人性化。
管家認為,華碩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S吹雪是一款可玩性十足且細節(jié)滿滿的中高端主板,無論是超頻表現(xiàn)還是拓展性都比較出彩,適合硬件發(fā)燒友和游戲阿宅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