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雨(Moondrop)這個品牌,在HiFi圈內一直是“技術流”的代名詞。從千元級入耳式耳機到萬元靜電套裝,其產品總帶著一股“理工科直男”的較真勁兒——參數(shù)表永遠比營銷文案長,實驗室數(shù)據張口就來。但這一次,他們推出了一款定價僅199元的開放式耳夾式耳機「音樂膠囊Pill」,瞄準的卻是大眾消費市場。作為一個長期關注音頻產品的博主,我既好奇又懷疑:一個擅長做專業(yè)設備的品牌,在“時尚小垃圾”扎堆的OWS(開放式可穿戴立體聲)也插了一腳?
純黑啞光包裝盒上,銀色燙印的“Pill”字樣和膠囊輪廓線構成唯一裝飾,這種“性冷淡”風格很“水月雨”。打開后,充電倉、Type-C線、說明書三件套規(guī)整排列——沒有收納袋、沒有替換耳掛,甚至沒有品牌貼紙。對比同價位的Redmi Buds 4青春版(附贈硅膠套),水月雨顯然把成本全壓在了核心部件上。
充電倉的橢圓造型確實呼應“膠囊”概念,旋轉開蓋時的阻尼感精準到0.5秒完成動作,磁吸卡扣的“咔嗒”聲甚至帶著機械鍵盤般的解壓感。但細看之下,ABS塑料外殼的接縫處理做的還是非常完美,表面類膚涂層在沾汗后有點留指紋 ——這或許是向199元定價妥協(xié)的痕跡。不過,耳機本體的TPU親膚熱塑性材質+C形耳夾結構卻展現(xiàn)出誠意:接觸耳廓的部分完全無棱角,重量控制在5.2g/只(含耳夾),比Oladece OWS2輕1.2g。
作為戴眼鏡用戶,我對耳夾式產品向來謹慎。音樂膠囊Pill的C形耳夾通過三檔力度調節(jié),最終在第二檔找到穩(wěn)定點:2小時會議佩戴無脹痛感,但眼鏡腿與耳夾的接觸部位仍輕微感覺 。建議鏡框較粗的用戶實地試戴。值得肯定的是硅膠材質在28℃室外長時間佩戴未出現(xiàn)悶汗,這點優(yōu)于塑料材質的Cleer ARC II。
官方在提示卡中用加粗字體強調:“調整至發(fā)聲單元貼近耳道可獲得最佳低頻”。實測發(fā)現(xiàn),耳夾每偏移1mm,低頻量感衰減約15% ——在公交車顛簸環(huán)境下,需頻繁微調位置。這種“佩戴敏感度”暴露出OWS品類的先天缺陷:當耳機無法深入耳道時,聲學結構穩(wěn)定性極大依賴物理貼合度。
市面主流OWS耳機多采用跑道形動圈單元以壓縮體積,而膠囊Pill的13mm圓形單元明顯是“反潮流”設計。通過B&K5128頻響曲線可見,其低頻段(50Hz)比同價位TWS耳機平均低出3dB,且總諧波失真(THD)控制在1%以內 。實際試聽《鼓詩》時,大鼓的泛音層次清晰,沒有多數(shù)開放式耳機的“敲鐵皮”感,這得益于后腔體導音結構對諧振峰的抑制。
默認模式下的VDSF曲線呈現(xiàn)典型“哈曼化”傾向:中低頻豐滿,但2-4kHz人聲頻段有所壓制。播放周杰倫《七里香》時,前奏蟲鳴聲的空氣感令人驚喜,但人聲與吉他聲的分離度稍弱。切換到APP中的“清亮模式”后,高頻延展性提升,齒音控制卻意外得體 ——這種“保真優(yōu)先”的調校思路,與FiiO FW5等專業(yè)產品的邏輯一脈相承。
在30cm距離、60%音量播放《加州旅館》的測試中,專業(yè)聲級計顯示漏音值為54dB,比官方宣稱的“15cm外降低97%”(理論值約45dB)略高。實際生活場景中,辦公室環(huán)境下漏音可被鍵盤聲掩蓋,但圖書館等安靜場所仍有輕微聲音 。其偶極指向傳聲技術確實優(yōu)于傳統(tǒng)開放式設計,但物理定律決定了OWS難以徹底完全解決漏音問題。
搭載NPU芯片的AI降噪在步行場景表現(xiàn)出色,風聲抑制明顯優(yōu)于傳統(tǒng)ENC算法。但地鐵環(huán)境中,機械報站聲仍會穿透降噪屏障 ,這與缺少物理隔噪的結構特性直接相關。若以“能聽清”為標準,其表現(xiàn)已超越價格定位;但追求“純凈通話”的用戶仍需降低預期。
實測連續(xù)播放(50%音量)續(xù)航達9小時,比官方數(shù)據多出1小時;充電倉支持2.5次完整充電,總續(xù)航與標稱值基本一致。游戲模式下延遲約55ms,玩《和平精英》時槍聲與畫面基本同步。
Moondrop Link APP的功能布局像極了實驗室工具:EQ調節(jié)藏在三級菜單,固件升級入口用灰色小字標注。對比Soundcore或華為的同類應用,其交互邏輯顯然未考慮小白用戶。好在三檔調音、自定義觸控等核心功能穩(wěn)定可用,只是美學設計停留在Windows XP時代。
當其他品牌在OWS賽道比拼“時尚聯(lián)名”和“網紅營銷”時,水月雨選擇了一條艱難但差異化的路徑:把HiFi領域積累的聲學技術下放到大眾價位段 。從單元形態(tài)到腔體結構,從調音曲線到失真控制,處處可見技術團隊的執(zhí)念。這種策略雖難快速收割市場,卻可能培養(yǎng)一批“音質優(yōu)先”的忠實用戶。
對比同類型產品:
Oladece OWS2(499元):佩戴更舒適,但調音偏白開水
膠囊Pill以1/5-1/2的價格切入,用音質優(yōu)勢建立認知,這與其說是一款走量產品,不如視為品牌進軍大眾市場的“技術宣言” 。但這種定價也可能引發(fā)質疑:“HiFi品牌做低價產品是否自降身價?”
結語:開放式耳機的“理性革命”
體驗兩周后,音樂膠囊Pill給我最深的觸動不是參數(shù)或性價比,而是一個專業(yè)品牌對產品本質的思考:當行業(yè)都在鼓吹“智能生態(tài)”和“時尚屬性”時,是否還有人愿意死磕基礎體驗? 這款耳機當然不完美——漏音難題未根治、APP交互顯笨拙、佩戴體驗待優(yōu)化,但其展現(xiàn)出的技術誠意,已足夠在200元價位段樹立新標桿。
如果你需要一款“聽得清環(huán)境聲”的辦公伴侶,或是追求“不湊合”音質的通勤裝備,這款產品值得列入備選清單。但若期待它徹底顛覆千元級OWS市場,或許還要等待水月雨的下一次技術迭代。畢竟在消費電子領域,真正的革新從來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群偏執(zhí)者持續(xù)發(fā)起的“笨功夫”戰(zhàn)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