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雖然現(xiàn)在電腦各項硬件已經(jīng)防呆模塊化,但特殊裝機是個非常吃經(jīng)驗的技術活,特別是目前很流行的ITX主機,主要難點在裝機單撰寫(硬件適配)和實際安裝上。
趁著618給自己組了一套ITX測試機,以它為例分享下選擇配件+裝機經(jīng)驗,盡可能幫助新手少走彎路,覺得有用歡迎點贊收藏評論三聯(lián)哈。
本文目錄
由于細節(jié)比較多導致文章比較長,先放一下目錄,大家可以按需跳轉觀看。
難點梳理
和普通裝機相比,ITX主機在選購時候就需要考慮非常多,方案選擇有問題會導致硬件壓根裝不了,這段按照優(yōu)先級別排序給大家梳理下。
1??購機預算
準備花多少錢是重中之重,就電腦硬件而言,定價有以下三個定律:
同級別的硬件體積越小越貴
顏色(白色/粉色)越特殊越貴
無線設備比同款有線版本貴
所以高顏值ITX主機注定便宜不了,看下面這次的裝機單的預算統(tǒng)計就知道了。
不看預算裝機是不可取的行為,動手前先確認自己的需求,個人歸納有以下幾個方向:
A:輕度使用,簡單辦公、觀影和普通網(wǎng)游這類場景對硬件幾乎沒有什么特別的需求,核顯一樣能用,不考慮硬件性能的ITX裝機非常輕松。
B:游戲玩家,對CPU的需求其實不算高,獨立顯卡是剛需,預算跟著游戲配置要求走,個人建議不要考慮ITX方案,刀卡和短卡都只有甜品卡可選。
C:專業(yè)領域,作圖、編程等生產力需求對主機各有偏重,相同點是內存容量剛需,ITX裝機挺合適,建議跟著軟件需求走,多的預算加顯示器、鍵鼠等外設上對工作幫助很大。
D:顏值玩具,不管是為了玩光污染還是追求安靜,針對這兩類的硬件都不算便宜,量力而行比較合適。
特別提醒:如果預算不多個人建議退一步選緊湊型M-ATX方案,平頭哥這類機箱比ITX大不了多少,對硬件包容度高且便宜很多。
2??機箱尺寸
ITX機箱有很多種,自組DIY主機在選購時常規(guī)按照體積或者結構這兩個維度去進行區(qū)分,這兩個維度追求的目標完全不同,下圖同為A4結構,但體積完全不同。
體積分類標準追求的是整體盡可能小,不考慮能放多少硬件,衡量單位是多少升,一般分為是6L、9L和9L以上,使用這種維度宣傳的型號匹配硬件少且安裝難。
PS:NUC出現(xiàn)后基本很少人再去根據(jù)體積維度去研究主機方案,這類集成方案被認為是目前的最優(yōu)解。
結構分類標準追求則是在指定硬件組合前提下盡可能縮小占地面積或者整體體積,目前主流是通過主板與顯卡背靠背放置節(jié)約空間的A4結構,保持這個原則不變的前提下再根據(jù)不同尺寸的散熱器、硬盤位和電源進行設計,整體體積大約在9~12L中間。
個人比較推薦基于A4結構去撰寫裝機單,先選擇喜歡的機箱,之后再根據(jù)機箱限制去篩選其他硬件,如果純追求體積建議選擇熱款機箱(肖邦酷魚這類),因為ITX主機的硬件尺寸適配差距得精確到毫米,同好們的經(jīng)驗能幫助規(guī)避硬件尺寸不兼容問題。
最后提醒下各位,ITX機箱散熱一般都不咋地,艙內溫度都比較高,多面開散熱孔或者開蓋方案確實會好點,但也必定會成吸塵器,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3??硬件尺寸
尺寸就比較麻煩了,除了CPU以外幾乎都得考慮,ITX裝機都是圍繞機箱去選擇其他硬件,兼容數(shù)據(jù)可以參考詳情頁上的說明。
主板作為基礎件,選購時有兩個考量點:
第一點是長寬數(shù)據(jù),目前比較主流的是Mini-ITX(17*17cm),另外還有普通ITX(17*19cm)和其他異形主板。
第二點是厚度數(shù)據(jù),不同主板的PCB厚度不同,雖然不會影響主機運行但可能太厚會導致側板無法正常蓋上,比如這次i100Pro限高60mm但由于主板比較薄能上63mm的HX6200D,具體只能問客服或者裝過的朋友了。
CPU散熱器同樣得從三個方面去選購:
風冷散熱器只需要看高度是否和機箱匹配,注意算上主板PCB厚度。
水冷散熱器就比較麻煩了,泵頭正常不用管,主要看冷排長度+高度是否匹配,現(xiàn)在還有支持自定義冷管的整機方案。
如果CPU使用的是低壓U或者賽揚這些發(fā)熱量不大的平臺,使用無風扇的被動散熱方案也非常不錯,沒風噪還安靜一些。
電源作為標準品比較簡單,看尺寸即可,從小到達的尺寸有:
DC供電<Flex<SFX<ATX
目前SFX是ITX PC裝機的主流,大小和鼠標差不多,F(xiàn)lex在NAS類機箱中比較多,這倆尺寸的價格比較高,所以有些A4結構機箱會選擇支持ATX電源,隨之而來的就是實際體積增大。
獨立顯卡一直是ITX主機比較頭疼和燒錢的地方,適合ITX的顯卡有三種尺寸:
擋板為8cm的半高卡(刀卡)曾經(jīng)是傳統(tǒng)ITX主機和瘦客戶端的首選,現(xiàn)在很少人選擇的原因是最強刀卡只有GTX1660/RX6400,還不好買,一般無視。
目前最優(yōu)選擇就是ITX單風扇顯卡,雖然擋板是標準的12CM,但很多ITX機箱都能支持(比如最近大火的斜杠青年),對體積有需求的話優(yōu)先考慮Nano顯卡。
最后就是普通的雙風扇顯卡,A4架構機箱目前都能放的下,同系列的雙風扇丐板顯卡可比Nano卡要便宜幾百塊,代價就是機箱需要大一些,體積和預算二選一吧。
需要注意的是部分ITX機箱的顯卡位為豎置(A3)或者背置(A4),需要搭配PCIe延長線才能安裝,高端ITX機箱一般都會送,低端需要自費買(不便宜),選購的時候一定要看清楚。
另外如果買的是PCIe3.0延長線搭配PCIe4.0通道的主板,記得先最小開機進BIOS的PCI管理,將PCIe槽協(xié)議改成PCIe3.0再裝機,不然主板無法識別通過延長線連接的硬件。
硬盤位沒啥特殊點,一般ITX機箱沒有3.5寸機械硬盤位,上NVME固態(tài)硬盤即可,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溫度,盡量選低溫型號保證運行穩(wěn)定,不行就加散熱馬甲。
4??發(fā)熱功耗
為了保證顏值和內部空間利用率,ITX機箱悶罐居多,體積小的型號甚至沒辦法上多把風扇組風道,再加上散熱器尺寸限制,CPU和顯卡這倆發(fā)熱量大戶一定得選擇合適的型號:
Intel建議I3/I5不帶K的型號
AMD建議R3/R5不帶X的型號
顯卡能用核顯最好,一定要獨顯盡量用刀卡或者單風扇版本,預算不足就A4機箱搭配暴力性能扇。
除了發(fā)熱量以外,供電也是限制CPU選擇的一個原因,即使是頂級ITX主板一般也就10+2相,供電不足導致i7降頻的案例真不少。
5??電源供電
看完上文尺寸那段的朋友應該已經(jīng)知道SFX和Flex電源更適合ITX主機,這倆尺寸價格都非常高,為了體積強行上只能選擇額定瓦數(shù)小的型號,這種情況需要注意供電是否和硬件功耗匹配。
計算所需額定可以借助航嘉計算器、魯大師等工具,填寫硬件清單得出理論數(shù)據(jù),再除以80Plus標準的轉化率即可:
http://www.huntkey.com.cn/service/calculator.html
6??走線難度
走線是一門藝術,作用不只是看著好看,還能優(yōu)化內部剩余空間,讓熱量流通更合理從而降低主機工作溫度。
機箱一般會預留走線孔和走線槽,用扎帶將零散線材捆住固定就好了,傳統(tǒng)ITX機箱理線特別麻煩,孔小并且數(shù)量少,A4結構相對而言會輕松一些,這也是為啥一直推薦A4的一個重要原因。
7??配套配件
ITX主板的背板由于尺寸限制接口一般都不算多,如果有一堆屏幕掛燈、硬盤盒等需要連接電腦USB接口的外設,建議多買一個拓展塢或者想辦法換其他供電方式,不然U口會不夠用。
另外就是顯示器和外設,空間不夠或者便攜需求選擇ITX主機的朋友建議入手便攜屏幕和60%配列鍵盤,對優(yōu)化空間幫助很大。
? 配件推薦
這一段分享下我自己的配置和其他針對性比較強的主流硬件,下圖為本次實際裝機花費和整機功耗,選擇ITX方案等于告別性價比,囧。
1??機箱丨超頻三 蜂鳥 i100 Pro
型號介紹:別看它便宜,蜂鳥i100系列確實是目前裝機難度最低的ITX機箱型號之一,體積為偏小的7.5L,本次使用的Pro款由于外殼是金屬材質所以略重(2.7KG),當然優(yōu)點就是堅固程度+散熱性能會比ABS材質更強一些,自帶提手也是一大量點。
作為A4機箱最出名代表之一,蜂鳥i100除了只能用SFX電源,對其他硬件的支持極其友好,散熱高度支持到60mm,顯卡支持到300mm的長度和48mm的厚度,如果使用短于180mm的顯卡還可以多裝一塊3.5寸機械硬盤,唯一缺點就是沒有原生水冷位,另外如果使用獨顯需購買延長線,切記切記。
其他推薦:除了蜂鳥以外,其他比較推薦的還有迎廣肖邦和鑫谷斜杠青年,體積更小當然價格也更貴,實操裝機難度和硬件要求也比較高,看個人需求。
2??CPU丨Intel 12490F
型號介紹:12490F可以說是目前最適合ITX裝機的英特爾十二代CPU,雖然不帶核顯,但線程數(shù)和主頻都非常暴躁,重點是滿載后的最大加速功率也才117W,四熱管下壓散熱器都能輕松壓住。
參數(shù)方面,12490F為六核十二線程,基礎主頻為3GHz,睿頻最高達到4.6GHz,三級緩存20MB,本身不帶核顯,但是這款是目前在售I5中性價比最高的型號。
其他推薦:如果對獨顯沒啥需求可以選擇上AMD家的5600G,同樣的六核十二線程,雖然主頻略低(4.4GHz),但勝在有個通吃網(wǎng)游的核顯Vega7,追求極致體積的話可以考慮。
3??主板丨七彩虹CNV B660i
型號介紹:和M-ATX相比,ITX配件是真的貴,白色還得再加兩百,當然多花了錢顏值也高,白色PCB搭配上合適的燈光硬件開蓋使用會非常漂亮。
供電規(guī)格:8+1強化供電(DrMOS),8Pin電源供電
內存插槽:DDR4*2,支持一鍵XMP超頻,最大支持到4600MHz頻率
PCI-E插槽:PCIe5.0X16*1
M.2插槽:PCIe4.0*1(主板正面)+PCIe3.0*1(主板背面),PCIe4.0自帶散熱片
SATA接口:SATA3.0*4
視頻輸出:DP*1+HDMI*1
網(wǎng)卡:2.5G電口*1+WiFi6協(xié)議無線網(wǎng)卡
USB接口:USB3.2Gen1*2(A口)+USB3.2Gen1*1(C口)+USB2.0*4,支持關機供電
燈效控制:板載ARGB接口,支持自家的iGameCenter燈效
其他推薦:LGA1700的ITX主板型號非常少,畢竟現(xiàn)在卡在內存從DDR4到DDR5的過渡階段,放個DDR5的ITX主板吧。
4??散熱丨喬思伯 HX6200D
型號介紹:喬思伯現(xiàn)在的中高端型號走能效路線,不是前幾年那種光有花架子實際效果不咋地的老黃歷,下面有烤雞數(shù)據(jù)可以參考下。
作為一款六熱管的下壓散熱,喬思伯官方宣稱是能壓的住200TDP的處理器,一般ITX也用不到,配合上最高1800RPM的12CM風扇,壓不帶K的i7都行,ITX常見的i5/R5更是輕輕松松。
其他推薦:如果不追求性能且想縮一些預算,ID-Cooling的IS-40X也不錯,我自己的鋼炮NAS用的就是IS系列,四熱管壓標壓i3/R3或者低壓i5/R5還是輕松的,價格也便宜一些。
5??顯卡丨華碩 Dual 3060 12G(礦)
型號介紹:目前礦卡大量出貨,主要出貨型號是三線品牌3060/3060ti/3070,性價比較高的是3070(閃電貓和萬麗居多),2K~2.2K內能拿下,值不值得入自行考慮。
我自己收的是個人礦華碩Dual 3060 12G,到手懶得清灰直接用了。
其他推薦:現(xiàn)在比較好買的Nano卡是七彩虹3060 Mini OC 12G,全白色顏值高,重點是尺寸幾乎兼容所有有獨顯位的ITX機箱,并且只需要8Pin供電,3584個CUDA加上1792MHz的OC后核心頻率玩玩2K+144游戲還是挺好的。
6??內存丨十銓 Delta RGB
型號介紹:這里我選擇的是十銓DeltaRGB,圖個顏值,全幅式120°超廣角發(fā)光特別適合純白色主機,XMP之后3600的頻率對我來說也夠用了,原生支持華碩的Aura燈效,如果和我一樣選擇非御三家主板也可以自行安裝十銓原力軟件改燈效,確實是不錯的選擇。
特別說明,如果選擇無獨顯方案,內存盡量選擇高頻率型號,畢竟核顯需要調用內存當做顯存使用,高頻率對核顯性能加成巨大,另外支持XMP也很重要,畢竟ITX主板很難調試,官超比較舒服一些。
其他推薦:ITX主板特別講究散熱器與內存高度的適配,畢竟CPU插槽和DIMM插槽離得很近,如果需要低高度的高頻條,推薦用特挑B-DIE的宏碁掠奪者。
7??硬盤丨憶芯 NVME固態(tài)硬盤
型號介紹:這款和光威方案完全一樣,順序讀寫能力基本靠著PCIe3.0的天花板,不過不零售,想要的朋友去某魚某寶找一下,常規(guī)好價在399左右。
其他推薦:再次提醒,ITX主機的艙內溫度比較高,盡量選擇低溫型號,現(xiàn)在PCIe4.0的中低端型號都還不錯,如果你的主板M.2槽支持就上PCIe4.0協(xié)議的NVME固態(tài)硬盤吧。
8??電源丨超頻三 GI-FX500白
型號介紹:這款電源是拿來測試用的,非常好奇超頻三做SFX電源能做到什么程度,當然作為帶不動i7+xx70顯卡的500W額定銅牌電源,用在ITX主機上還是不錯的,畢竟價格不算高。
GX500的負載轉化率為87%(接近銀牌數(shù)據(jù)),支持DC-DC轉換,12V輸出占比可達到99.9%,風扇支持PWM溫控,接口方面包含24pin主板*1、4+4CPU*1、6+2顯卡*1、SATA+4D供電*2,基本能滿足小主機的各種需求。
其他推薦:電源作為保證主機穩(wěn)定的最重要硬件,就不推薦其他湊合型號了,組暴力鋼炮推薦Apexgaming的SFX-850MW,全日系電容+智能啟停+白金認證+全模組配置拉滿,翼王推薦放心入,十年只換不修也是一大亮點,有白色款,高端ITX主機必備。
9??其他外設丨雜七雜八的功能性配件
型號介紹:為了移動測試環(huán)境專門弄的便攜屏,圖它接入方式多,N2FPro支持有線和無線兩種接入方式,有線接口為MiniHDMI+Type-C,無線接入為DLNA投屏,市面上幾乎所有設備都支持并且路由器不是剛需,HDMI和C口線這些原包都有,不需要額外購買。
硬參數(shù)方面,N2FPro使用的是一塊1080P+60Hz的IPS屏幕,雖然分辨率一般,但其他硬參數(shù)非常猛,99%sRGB廣色域搭配上170°可視角度最大程度保證移動觀看需求,470nit的峰值亮度即使戶外使用也能提供清晰畫面,德國TUV認證的濾藍光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雙眼。
型號介紹:蛇家之前的鼠標基本都是使用5號電池或者7號電池供電,不僅更換麻煩,而且重量也會有所增加,作為蛇粉也是在618入手了這把新款毒蝰,充電底座+內置電池的組合終于告別半個月?lián)Q電池的煩惱,用完就放著充電,永不斷電。
除了不需要手動換電池,毒蝰終極版最大的特點就是輕(對比我一直用的煉獄蝰蛇),重量僅有74g,無線方案為蛇家獨有的HyperSpeed,即插即用延遲還低,鼠標尾部和充電座底部都有支持自定義Chroma燈效的RGB燈,信仰拉滿。
型號介紹:這把Y68依舊保持了御斧細節(jié)拉滿的設計語言,花里胡哨小地方很多但完全沒有廉價感,重點就配置和設計而言四百多的價格真不算貴,外加上對多設備極其友好的三模支持,桌面空間緊張對小配列有需求的朋友可以看看。
軸體依舊是TTC金粉v2,自行更換喜歡的五腳軸也行,鍵帽則是使用自家素材的PBT鍵帽,為了減少空腔音Y68除了在內部放了兩塊定制消音墊,空格處額外填充了兩塊小硅膠墊,再加上品質賊拉高的金粉v2,敲擊時候基本只有正常的觸底聲,沒有亂七八糟的雜音。
前文說過接口不夠用這個問題,如果需要外接很多設備可以考慮搞個全功能的拓展塢,這兩年新款主板基本都帶全功能C口,選個Type-C的拓展塢挺好的,管理方便還節(jié)省空間。
貝爾金這款拓展塢除了支持C口PD、USB和HDMI接口以外,還帶了TF卡和SD卡槽,功能比較多,而且可以和筆記本共用,槍灰色鋁合金外殼造型也好看,和ITX主機絕配。
? 成品展示
友情提示:ITX方案的艙內空間特別小,安裝+接線難度比較高,個人建議新手朋友養(yǎng)成好習慣,主板上硬件+接線后先最小開機,確認能點亮再入艙上螺絲(最好是進BIOS看下是否硬件都識別正常),不然可費事兒了。
來個正臉,配件上送的貼紙也別浪費,都給貼上。
發(fā)光區(qū)域不算刺眼,白色硬件對顏值加成是真的高。
A4結構真香,背置顯卡完全不用考慮高度問題,上個三風扇都可以,最重要的是不會和CPU散熱堆一起,整機艙內的發(fā)熱點比較分散。
顯卡的右側還可以上個3.5寸/2.5寸硬盤,雖然對我來說沒用就是了。
背部比較尷尬,主板擋板文字標注是反的,不影響使用。
由于這里灰塵比較大,平時還是蓋上側板使用,接下來開始進行跑分和非常重要的壓測環(huán)節(jié)。
? 跑分數(shù)據(jù)
日常跑個分,除了內存開啟XMP官超以外其他皆為默認配置,大家可以參考一下。
1??綜合丨PerformanceTest
比起動不動就全家桶的娛樂大師,個人更推薦使用PerformanceTest這個綜合跑分軟件,除了可以本地評估以外,還可以和全球的該軟件使用者進行對比排位。
使用最新的10.2版本測試,整機評分為7941.5分,排在全球91%的梯隊,作為一臺ITX主機已經(jīng)可以稱得上鋼炮了。
2??綜合丨娛樂大師
國際慣例跑一下娛樂大師給大家作為參考,本次使用的是最新6.1版本。
最終跑分1192936分,排在87%梯隊,其中CPU排名101名,顯卡排名28名。
3??CPU丨Cinebench R23
作為牙膏廠目前主推的民用型號,12490F的數(shù)據(jù)還是不錯的,CPU-Z的單核得分為682.6,多核得分為4780。
R23的單核得分為1766,多核得分為11935,對比價格差距不大的12400有很大的優(yōu)勢。
4??顯卡丨3D Mark
運氣還算不錯,這張礦卡是三星顯存,在超頻方面確實會比鎂光/海力士系顯存要好上一些。
TimeSpy分數(shù)為7857分,作為礦卡略低于正常3060 12G。
FireStrike分數(shù)為18857,同樣低于同系列的正常顯卡,所以準備入手礦卡的朋友心里預期不要太高。
5??內存丨AIDA64
這組十銓DeltaRGB支持XMP2.0自動超頻技術,通過BIOS查看SPD可以看到十銓保存的預設為3600MHz頻率+C18時序,這個配置已經(jīng)很不錯了,幫新手省下手動超頻的麻煩。
通過AIDA64可以看到,這組內存顆粒為三星,基礎頻率為2400,XMP后實現(xiàn)3600頻率,作為一款主打RGB燈效的顏值款來說參數(shù)很不錯。
順手做了下測速,讀取速度和寫入速度在48GB/s左右,拷貝速度為46GB/s,對比常規(guī)3200MHz頻率的內存高了約7%,這個數(shù)據(jù)相當不錯了,特別是核顯用戶,使用高頻條對游戲提升有不小的幫助。
6??硬盤丨CrystalDiskMark
億芯這款硬盤講道理真不錯,期待PCIe4.0也能做出不錯的方案。
讀寫速度是PCIe3.0型號中的T1梯隊,順序讀取速度為3299.16MB/s,順序寫入速度為2748.3MB/s,家用挺好。
? 烤雞測試
再次強調,電腦最重要的是穩(wěn)定性,特別是ITX這種散熱困難戶方案,切記裝機完成后壓測30分鐘以上!
1??AIDA64
首先使用整機測試比較方便的AIDA64壓力測試程序壓測30分鐘,CPU溫度有波動但是不大,作為一款ITX主機這個曲線可以接受。
通過量化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可以看到在,烤雞過程中艙內硬件扛住了本次壓測,都在可接受范圍內:
主板溫度峰值為66°,平均溫度為62.2°
CPU溫度峰值為50°,平均溫度為48.8°
CPU核心溫度峰值為70°,平均溫度為60°
比較慘的是顯卡,基本保持在89°左右。
超頻三FX500這款低價SFX電源同樣也是本次壓測的中丟安觀測對象,CPU的供電波動不大。
比起略有起伏的供電,電壓則是一條直線走到頭,所以如果在推薦范圍內選擇CPU+顯卡,F(xiàn)X500這款銅牌電源還是可以選購的。
2??3D Mark
由于本次使用的礦卡在跑分和AIDA64壓測過程中都表現(xiàn)不佳,順道拿3D Mark的壓測程序單獨做了一次烤雞,不出意外的沒通過,在20次循環(huán)中有兩次數(shù)據(jù)較差。
看了下數(shù)據(jù)統(tǒng)計,GPU利用率幾乎無變化,如梳齒般不穩(wěn)定的是頻率,所以主要問題點還是在滿載后的高溫導致撞墻降頻,等有空給它清灰換硅脂即可,問題不大。
? 總結
給一拉到底的哥們(有可能是小姐姐?)總結下:
1.相同核心硬件的ITX主機,需要花費的預算可比常規(guī)M-ATX主機高多了,追求體積和顏值得準備多點預算。
2.決定組裝ITX主機之后,不管是新手還是老手都需要花費時間去找適配硬件,具體可以細看本文開頭的難點梳理。
3.ITX主機由于主板供電、艙內空間等原因可能會影響穩(wěn)定性,切記裝機完成后烤雞壓測一下,有問題盡快解決。
4.礦卡已經(jīng)降價到很多人的心理預期線并且比較容易買到,但穩(wěn)定性肯定不如常規(guī)使用的二手卡,建議到手自行拆解清灰+換硅脂,整備完成后也要壓測一下,硬件能夠穩(wěn)定運行最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