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HiFi,哪怕是很多不玩HiFi的人,多半會也都會聽過“悔恨之類”、“早知道還是原道”。但作為一款有線耳機,NICEHCK的原道耳機,基本還是在用著傳統(tǒng)的3.5mm耳機口。但現(xiàn)在還保留著耳機口的手機已經(jīng)是寥寥無幾了,怎么辦?
還好,最近NICEHCK推出了堪稱是專為原道打造的線型音頻小尾巴——NK1 MAX,這就好辦了!
為防大家分不清,這里我還先科普一下音頻小尾巴的作用和分類吧。
首先,音頻小尾巴其實是外置音頻解碼/耳放一體機的昵稱,簡單來說,就是通過手機的數(shù)據(jù)接口輸出數(shù)字音頻信號,然后由音頻小尾巴里的解碼芯片DAC來完成“數(shù)字to模擬”的音頻轉換。
目前音頻小尾巴大致可以分成4大類:
顧名思義,就是只有一個轉接頭般大小,省略了連接線,直接使用固定的C口或L口;
最早的APPLE Lightning to 3.5mm轉換線就是代表,外觀類似于數(shù)據(jù)線,解碼芯片被整合到插頭內,基本使用體驗就跟傳統(tǒng)的3.5mm插頭有線耳機一樣;
外觀和個頭都像U盤,大部分的連接線都是可拆卸替換的,因為空間大,普遍指標比轉接頭型和線型都要強,是最普遍的音頻小尾巴類型;
上面3個類型都是沒有內置電池,完全依賴于手機接口來反向供電,多少會對手機續(xù)航帶來負擔。而大尾巴則是配置了內置的鋰電池供電,既不會對手機續(xù)航帶來負擔,同時又能隔絕手機輸出電源不純凈所帶來的干擾底噪,就是體積偏大,價格自然也水漲船高。
而NK1 MAX,基本可以劃歸到線型音頻小尾巴的類別當中。
外形方面,跟原道的質樸完全不同,NK1 MAX明顯要“華麗”了不少。C口插頭和3.5mm插頭外殼都使用了陽極氧化工藝的鋁合金材質,并且中間連接線部分也使用了8股單晶銅編織線,反正外觀一看就很HiFi了。
受到當下HiFi喜歡開天窗風潮的影響,NK1 MAX也受到了感染,特意在外殼上開了個小天窗,從而露出里面的雙芯片核心。
NK1 MAX采用CX31993和MAX97220的雙核心配置。其中科勝訊的CX31993屬于新一代的音頻解碼芯片,在采樣頻率支持、信噪比、動態(tài)范圍等各項指標,基本可以跟更加知名的Cirrus Logic出品的CS43131對標。至于亞德諾的MAX97220差分輸入DirectDrive線驅動器/耳機放大器,它可以支持2.5V至5.5V的寬電壓范圍下的工作,并且在3.3V供電時,能為600歐負載提供2Vrms的輸出驅動,THD+N高于90dB,SNR可達112dB。相對于NK1 MAX目前活動價69元的售價來說,這樣的配置不可謂不豪華了。
這配置,甚至要高于只采用單顆CX31993芯片的NICEHCK SP4解碼耳放一體線。何況SP4只能適用于那些支持更換耳機線的HiFi耳機,而原道系列當中,也只有原道可欣可用。相比之下,NK1 MAX的適用范圍就要大很多,并且在32歐阻抗下,能提供63mW的輸出功率,足以驅動大多數(shù)的入耳式和平頭式耳機。
聲音方面,特意選了素質明顯高于原道的B70來進行測試(主要是因為手頭上的B80是4.4平衡口的)。跟SP4相比,NK1 MAX明顯在聲音結像的飽滿度方面有所提升,也明顯強于使用CS43131的蘋果Lightning to 3.5mm。同時由于輸出功率有所增加,對于高頻和低頻的控制能力也得到了加強,細節(jié)變得更加豐富了。
甚至我越級拿來了NICEHCK的平頭塞旗艦EBX25TI,沒想到NK1 MAX也能推得不錯,意不意外,驚不驚喜?
NK1 MAX的聲音比較蓬松,因此聽感上沒有ESS芯片音頻小尾巴那么直白、理性,反而顯得甜潤、情感濃郁的模擬味,跟原道的聽感十分般配。而且NK1 MAX并沒有因為推力增加而失去了原有的純凈,依然沒有可聞的底噪。
NK1 MAX的聲場不算大,對于流行人聲來說很合適,氛圍感強,同時演唱細節(jié)的交待也足夠清晰。但大編制就會相對有點吃力,所幸我也不會拿原道來聽交響樂,而且線型小尾巴也確實很難去跟配置和供電都更強的大尾巴比拼。
低頻量感很充足,因此NK1 MAX的泛用性會挺不錯,除了能聽HiFi外,游戲、刷劇看大片也同樣適用。高頻比較內斂,主打一個舒服耐聽,因此配搭B70反而會更出彩。
前面也說了,NK1 MAX眼下活動價才69元,比當初SP4還要便宜了差不多1/3,而且適用性更好,就算你不是原道黨,備上一條用來日常出門聽歌用也挺不錯的。而且還有薄荷綠和清雅銀兩種配色可選,反正我個人就更喜歡薄荷綠來配合當下的炎炎夏日,不知大伙覺得如何呢?